全市城镇居民灾后维修加固住房31382户

[南汇区] 时间:2025-04-05 17:15:52 来源:风靡一时网 作者:荷泽市 点击:194次

报名方式线上报名:参赛选手填写《电商直播大赛报名表》发送至指定邮箱:765094707@qq.com,联系人:杨老师15758698847或通过下方邀请函报名参加。

与会代表积极发言,大家一致认为,报告主题鲜明,站位高远,紧扣实际,总结成绩实事求是,分析形势精准透彻,工作思路清晰明了,工作举措具体实在。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市委报告顺应了时代大势、抓住了发展关键、回应了群众关切,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前瞻性、实践性,是一个举旗定向、求真务实、催人奋进的好报告。

全市城镇居民灾后维修加固住房31382户

9月26日下午,参加市第五次党代会的绥江代表团审议了市委报告和市纪委工作报告。突出精准发力,结合市委、市政府绥江现场办公会精神,扎实抓好产业富县、旅游活县、生态立县、交通兴县和民生优先五个重点,把规划图变成发展的施工图。绥江将突出宣传引路,在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迅速掀起宣传热潮,凝心聚力抓贯彻。突出党建引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用高标准、高质量、高效能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项目支撑,抓住重大战略机遇期,在康养旅游、新型城镇化、矿产深加工等方面谋划推动一批大项目,以大项目支撑大产业、以大产业带动大发展

鲁军代表表示,为了让法院法官干警更好地服务人民,利用法官干警知法懂法的优势,把人民群众的矛盾纠纷调解作为为民办实事的切入点,充分发挥法官干警的主观能动性,深入群众、融入群众,为有力化解群众的矛盾纠纷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胡江辉代表认为,十三五时期,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充分调研市情,找准短板,寻找机遇,提出了六大战略,圆满实现了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通过五年努力,富民强村产业体系基本建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认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引导重点行业领域低排放和绿色化改造。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昭通撤地设市20周年的重要时刻,召开中国共产党昭通市第五次代表大会,谋划昭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意义十分重大,使命极其光荣。一以贯之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化政治巡察,紧盯关键少数、关键环节和关键领域,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行贿受贿一起查、严格一案双查,着力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城乡公共文化一体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用优秀文化凝聚民心、培育新人、展现形象。

三、未来五年发展的战略路径和主要任务面对发展形势、发展阶段、发展任务的深刻变化,面对三个定位和四篇文章的使命要求,面对承前启后、接续奋斗、继往开来的责任担当,必须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当前与长远、重点与全面、局部与整体、质量与速度的关系,对市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实施的脱贫攻坚、产业培育、交通先行、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教育兴昭六大战略,在内涵和外延上进行丰富完善,拓展深化为乡村振兴、产业兴市、交通强市、城乡融合、生态优先、人才支撑六大战略,不断深化昭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科学路径和战略选择。国企改革深入推进,资产规模从298亿元增加至2008亿元。

全市城镇居民灾后维修加固住房31382户

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更加凸显。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推进天麻、花椒等产业建设,协调发展食品、药品、保健品。昭通正处在奋起直追、缩小差距的关键期。

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市委等7个集体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10名个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引进云师大附中等7家优质教育机构联合办学。坚持把县城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紧扣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统筹推进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大气污染防治持续加强,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近三年来保持在99%以上。

做强特色竹产业,规模达600万亩、产值突破500亿元。脱贫攻坚的圆满收官和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综合交通的突飞猛进和基础设施的显著改善,城乡面貌的日新月异和发展环境的提升优化,思想观念的积极转变和精神状态的昂扬向上,成为昭通跨越发展的真实写照。

全市城镇居民灾后维修加固住房31382户

按照全省新一轮云上云行动计划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要求,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适度超前原则,构建信息网络为基础、融合应用为重点、产业创新为驱动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全市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勇担重任、奋发图强,为实现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

持续推进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加快推广以电代煤、以气代煤,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例,推动大气环境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通过五年努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三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竞争力明显提升,滇川黔渝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全面形成,省际区域中心城市基本建成,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支撑发展的动能明显增强,加快形成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兴增长极。打造数字云南昭通板块。昭通正处在厚积薄发、赶超跨越的黄金期。(四)实施城乡融合战略,努力建设省际区域中心城市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紧扣双百大城市目标,建设引领区域发展的滇川黔省际中心城市,统筹县城、集镇、乡村互融共进、协调发展,形成城乡一体、产城融合、区域联动、优势互补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分别为7.3%、9.4%。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入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十进十促为抓手,推进精神家园共建、发展成果共享、和谐关系共创、民族事务共治、示范创建共促,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创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发挥市委常委示范带头作用,增强八项本领,提高七种能力,推动各级领导班子政治坚定、团结奋进、真抓实干、清正廉洁。

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更好满足搬迁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健全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推动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突出枢纽、宜居、文明三个重点,完善城际交通、市政配套、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体系,提高城市建设管理科学化、法治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努力打造区域枢纽之城、生态宜居之城、文明幸福之城。——生态屏障更加牢固,绿色理念深入人心。

大力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打好区域公共品牌+产地独有品牌+企业知名品牌组合拳,打造更多地理标志产品,提升昭通绿色食品竞争力。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认真贯彻地方党委工作条例,强化顶层设计、规划引领、数字赋能、创新驱动、资源整合、科学执行,探索创新党委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切实提高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能力定力。引进行业领军企业,加快推进镇雄磷矿资源勘探开发,构建绿色磷循环经济产业链。三个转变意味着昭通改革发展正处于加速发力的历史新方位,标志着全市各项事业迈上了再创辉煌的历史新起点,进入了加快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发展阶段。

推进航空强基拓线,建成投运昭通新机场,启动永善、镇雄等机场建设,加快构建一中心一支线八通用多航线航空网。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全面加强生物多样性、天然林、重点饮用水水源地、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统筹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扎实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持续加大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廊道建设力度,支持发展绿色林草经济、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确保全市90%以上的重要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率达51%以上。

突出优势特色,集中资源力量,加大扶持力度,持续打造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引领带动富民强村产业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从28.2%提高到76%,义务教育巩固率从79.9%提高到99.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56%提高到84%。

加强系统谋划,顺应消费趋势,完善服务体系,着力打造吸引力强、竞争力强、带动力强的现代服务业,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000亿元以上。扎实推动民族宗教工作高质量发展。

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办理民生实事5.67万件,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密切。我们之所以能够打赢一场又一场硬仗,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根本在于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对口协作地区、定点帮扶单位和各方面力量的鼎力支持,饱含着历届市委的接续努力和励精图治,凝聚着全市各族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建设稳步推进,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持续巩固。脱贫地区设立五年过渡期、乡村振兴重点县扶持、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一轮东西部协作等重大政策机遇,为昭通内挖潜力补短板强弱项、对外开放增活力促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开辟了广阔空间,搭建了有利平台。

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年均分别增长8%、16.6%、16.2%,从2018年起相继突破千亿元大关,2020年分别达1289亿元、1099亿元、1305亿元。坚持示范带动、分类推进,实施脱贫致富示范区先导工程,以高品质打造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城乡融合示范园为引领,以高标准建设一批示范乡镇、精品示范村、美丽村庄为重点,带动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

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取得重要进展,流域干支流全面恢复自然流态。加快推进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建设,打造创新引领、技术支撑、产业联动的页岩气产业生态圈。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聚焦脱贫致富示范区目标定位,紧扣二十字总体要求和五大振兴目标任务,对标全省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高标准打造示范乡镇30个、精品示范村300个、美丽村庄3000个,因地制宜建设有内涵、有品质、有特色的美丽乡村,努力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画卷。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倡导绿色生产观、生活观、消费观,让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引导广大群众共建共享美丽家园,实现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率达80%以上,成功创建省级示范市。

(责任编辑:红桥区)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